十月份的金华之行,菜书(微录阁)探访了兰溪的香溪宝塔,一直没写,慢慢把作业补上。
据了解,兰溪是金华古塔最多的地方,除了城内的能仁塔、同仁塔、辅仁塔等塔外,在兰溪农村还有多座古塔,关于这些塔,民间还有不少传说,微录阁希望能够有机会一一探访。其中,香溪宝塔就是其中一座,2011年这座宝塔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。2018年,香溪宝塔因年久失修,已伤痕累累,塔顶也已毁坏,只剩下了塔刹。塔身外部有多条明显的裂缝,其中一个外墙角大面积开裂,裂缝从一层墙体一直延伸至三层,塔顶的塔刹也出现了倾斜,宝塔周围和塔刹都长满了杂草。香溪镇政府于2019年对香溪塔进行了修缮,修缮后增加了实时监控设施。
根据导航,微录阁轻松地来到香溪宝塔的山脚,拾阶而上,迎面而来的是香溪禅寺,寺门紧闭,边上院子内倒是有人,我此行有点赶路就没进寺了,在寺边的围墙上拍到“闲趣”诗一首。
再往寺东面走几十米即可看到宝塔高高矗立,上山是一条土路,奇怪政府既然进行修缮了,上山的路都不修一下,至于原因,估计还是钱吧。
香溪塔高耸在村东南的塔山上。香溪村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东北十公里,村始建于唐代,香溪古时紧临兰江(今村西尚有码头遗址),清澈的兰溪江缓缓流迳小镇,风光旖旎。史载村东南的香山上盛产无叶玉兰,兰花飘落溪流,水泛瀫波之纹,幽香十里,故称“香溪”。小村和谐而宁静,村民人恪守着耕读传家的祖训,儒林科第之著,后贤接踵,人才辈出远近闻名。香溪范筠一家有“十子九登科”的美名,范筠和他的六个儿子都中进士,七子范洵官至大理寺正,赠朝清大夫,因力辩岳飞冤狱,得罪秦桧,弃官归里。途中被秦桧差人追杀于严州白石滩,名垂青史。八子范浚(1102-1150年)举“贤良方正”,因秦桧当权不愿做官,在保惠寺办书院讲学,著有《香溪文集》20卷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朱熹三访其家,都未相遇,范浚死后,朱熹又亲来吊唁。至今香溪范氏宗祠还有楹联;“朱子三访地,朝廷七聘家”。据文献记载,仅范氏一姓,从唐末到光绪间的28世中,科举题名竟有104人之多,其中进士20人,留有“一门双国柱,十子九登科”的佳话,陆游为《范氏宗谱》作序,曰:“如范氏之盛者,未见闻也。”原兰溪城内树有范钟、范镕同登科的双桂坊就是例证。
香溪塔是香溪“誉髦杰出,氏族蕃昌”的标志,塔始建宋宝庆前,重建于明万历丁已年(1617年)。砖石七层楼阁式,高约32米,塔的底部为高1.12米的青石塔基,底层边宽2.56米,塔门有二,一向南,一向北,均高为2.2米,宽0.82米,塔底层至四层,每层高4.5米,五层至七层,每层高4米。一层塔内镶嵌石额“大明万历丁已年冬季吉旦重建香溪宝塔”。以上每层都有石碑,塔内第七层上,棋搁着三块木板,其中一块有:“元宵前三日甲申谷旦章来书”。章来是万历年间秀才,生平事迹不详。塔外第三层、第五层的每一面均嵌着一块烧砖浮雕,第三层可辨二十字,擎天捧月,宛在天际,光射斗牛,文笔增辉,口攀云汉。第五层十二字;悬联九霄,亭亭增上,春色溪山。字迹清晰,辞风气象阔大,情景并茂,读来会身不由己地将天地自然纳于胸中,接受民族传统文化对自己的陶冶。
香溪塔的主建者,众说不一。一说是由明万历年间的“十章-童”主建。一说内官府主建。因当时以“章化里”为名的香溪,改乡为镇,设巡检司、税务司,置东、西监粮仓,按惯例,凡县、留所在地,均要建塔,因此,认为系官府主建。登塔暇览,全村风貌、兰江水系尽收眼底,塔南有香山寺,明代时香山书院设在寺内,塔东有云林寺,村西豹山有神仙洞等胜迹。除此之外,村中古迹还有华板刻有“天思胜节”和“大明万历四十一年秋建定”的范氏贞节坊,清咸丰双溪石拱桥,清重修的章氏宗祠和题有“八婺儒宗”的范浚墓等。